關鍵詞:蘇繡;戲服;應用
“據統計,同治六年1867到光緒十年,蘇州經營的繡莊從七十二家發展到一百五十多家,還按生產的品種不同分成三個專業系統,即繡莊業、戲衣劇裝業和零剪業”。
戲劇服裝與戲曲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,它是隨著戲曲的誕生而出現的。蘇州戲劇服裝也不例外,在《蘇州戲曲志》中記載,“據《吳郡志》:‘吳音,清樂也,乃古之遺音’,‘吳歈’之名,在先秦作品中,已有記載,戰國《楚辭·招魂》中即有‘吳愉、蔡謳,奏大呂些’”之句,反映了吳地古代就有了為人們愉悅欣賞的歌舞,但并沒有對戲劇服裝的文獻考證。
隨著戲曲藝術的不斷演進,到了魏晉南北朝之間,史籍上已有劇裝、戲劇的相關記載。如在《白紵舞》中曾有對當時的戲裝描述:“質如輕云色如銀,制以為袍余作巾,袍以光軀巾拂塵”可見,當時的戲裝只是用細白的苧蔴布制成,并沒有五彩紋繡,是比較原始質樸的。到了唐代,在唐玄宗的大力提倡下,歌舞戲劇活動更加蓬勃發展,戲裝的制作和種類也更加完善。
“在戲裝方面從劉禹錫《泰娘歌》:‘長鬟如云衣似霧,錦茵羅薦承輕步’的描述來看,也只是多了點珠光寶氣而已”。隨著雜劇的興起,蘇州的戲曲演藝活動也愈加興盛,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戲劇服裝的發展,最終也推進了蘇繡藝術的前進腳步。
|